聚焦主线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10 10:50:00

字号:  [小]  [大]

核心提示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展示、传播、交流的重要窗口

●推进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在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是重要环节。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大力推进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紧密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积极探索和寻求有效抓手,推动内蒙古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赋予文化建设“亮丽窗口”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展示、传播、交流的重要窗口。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要突出体现文化要素和地域文化特色,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坚持适用性和美观性有机结合,把服务功能摆在首位,秉持开放式、嵌入式建设理念,注重运营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来说,可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对于乡村来说,要活化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出一批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文化户等“美”“好”“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展示农村牧区特色和历史文化,提高农牧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公共文化空间的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提升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文化场所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交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赋予文化建设强大支撑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今交融,到内蒙古“十四冬”的文体旅同频共振;从“村BA”火爆出圈,到“尔滨”冰雪游热力四射……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推进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在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将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民族文化展馆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文化项目。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利用数字技术,活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数字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创新各民族传统文化创作、传播、展示方式,积极对接现代文化消费需求。例如,对于刺绣、桦皮船等传统手工技艺,可将制作过程开发设计成操作性强的“非遗+研学”体验项目。

注重文化品牌建设,赋予文化建设“金字招牌”

文化品牌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立足内蒙古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了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今后,我们要在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从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精心组织实施北疆文化创作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乌兰牧骑“学·创·演”,广泛开展以弘扬北疆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文体活动,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提供滋养和支撑。结合推进城乡建设和对外开放,把北疆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到城市街区、旅游景区、边境口岸、特色村镇等建设之中,更好展现北疆文化蕴含的历史之韵、民族之融、人文之美,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此外,还可以培育和推广非遗品牌,综合运用传承和创新、宣传和推广、打造品牌形象以及建立品牌保护体系等多种手段,生产更多文化内涵丰富、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推动传统非遗项目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文化建设源头活水

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抓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和新兴媒体传播优势,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搭建文明交流新平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家、学者等参与,通过演出、展览等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加强理论研究,赋予文化建设理论基础

推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理论需先行。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编纂工程、内蒙古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工程、“中国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等重大项目建设。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深化现代应用、赋予时代价值。推进文化建设最忌形式主义,“虚功”更要实做。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文化建设的大提升支撑经济发展的大跃升,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德红英,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