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 > 正文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1-22 14:15:06
来源: 云南网
字号: [小] [大] 【分享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正确认识新时代承担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树立大历史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创作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宏大、立意高远,秉持大文明观、大历史观,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深刻阐述出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大局,基于文明创造与使命进行创造,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其中包括“两个结合”的价值、前提、结果以及意义,同时将其实践规律、逻辑必然、等深刻地揭示出来。这成为文化创造新空间的开拓基础,对于巩固文化主体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及生命力充满信心。赓续历史文脉,确定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主题,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能量,运用多彩的艺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元素,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中华山河、历史、文明的美展现出来。

树立大历史观,创作出符合时代的精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应具有宽广的胸怀,树立大历史观,创作出符合时代的精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自觉树立大历史观,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进行定位,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大历史观维度下,通过研究过往时代的文艺作品,透过作品内容获取信息,深刻把握各个历史时段的重要意义。文艺工作者应关注历史,拥有史才、史识、史德,夯实自身的大历史观。在创作文艺作品时,应在历史观维度下,收集历史信息,实现与历史的有效对话,研究民族的由来,同时对民族的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应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中获取信息、指导工作。历史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在历史研究与分析中,应该看到历史发展的大势。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顺着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才能让文艺工作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为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有必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过往事件中整理经验并进行总结。

以艺通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文艺是各区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媒介,谈文艺也可以为谈人生、社会,实现人与人心灵的交流,便于人们促进理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博大的胸襟、深远的目光,探寻人类精神世界,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滋养。文艺的民族性可以理解为民族文化辨识度,需要在当下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历史已有力证明,背叛或抛弃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难以长足地发展下去。因此,面对多元文化盛行的社会环境,需要在持有宽容态度的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经受住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更要坚守住民族文化的本位,坚定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成功捍卫民族的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充满信心,积极推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创作出更具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更好地呈现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努力从不同文化中汲取优异元素,或者运用对方的经验进行作品创作,推出优异的文艺作品,为人类文明史增添更多文艺作品。

面向未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力求学懂弄通做实,坚定文化自信,聚力培根铸魂,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奋力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北滨一路526号 电话:023-67062001
Copyright©2017 保留所有
渝ICP备1305346号-2 渝公网安备50010502000680号
集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