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

重庆文投集团“十四五”发展改革规划研究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重庆文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期盼,结合集团自身发展实际,制定既符合现实基础、又具有长远指引性的“十四五”时期发展战略规划。

一、宏观环境和发展阶段分析
1“十四五”时期集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集团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从宏观经济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从文化产业看,“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彰显。从消费需求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期盼,将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从规划看,国家和重庆市都提出了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预计“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等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4.5%,迈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一幅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已经展现。

2多项市级规划和方案直接赋予了集团重点发展任务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重庆艺术大市场、重庆艺术版权孵化中心列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将重庆大剧院列为文艺繁荣发展重点项目,将重庆艺术大市场、重庆艺术版权孵化中心列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将重庆大剧院、重庆艺术版权大市场列为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将“永川里”城市创意秀场、“仙山里”国际文旅生活小镇列为文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将重庆大剧院列入江北嘴片区“记忆之城、未来之城”打造计划,将重庆艺术大市场列为“西部文化消费高地”建设项目,将“永川里”列为“国际消费标志性商圈”、“特色夜市街区(镇)”建设项目,将“千年金山红”列入“渝货精品培育壮大工程”;《市属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将集团25项改革发展任务列入清单;《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重庆大剧院列入“都市演艺产业集聚区”规划,将重庆艺术大市场、重庆艺术版权孵化中心、“永川里”城市创意秀场列入“文化艺术时尚创意重点项目”规划,将“仙山里”国际文旅生活小镇列入“文旅综合体文旅小镇”规划。市级规划将对上述项目建设起到直接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坚定了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3集团经过第一个五年发展已经打下坚实基础

集团自2016年注册成立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集团“市级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主体”的职能职责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建立运行机制,制定第一轮五年发展规划,谋划发展举措并全力推进实施,取得丰硕发展成果,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集团陆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重庆艺术奖,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行列。集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制订并不断完善集团章程和党委、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形成了结构完整、规则明确、运行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制订并不断完善集团层面管理制度76项、子公司层面管理制度246项,初步构建起上下全覆盖的内控规范体系;搭建了集团对子公司的扁平化三级管理体制,分类管理和分年考核机制运行顺畅。集团形成了文化股权投资、文化金融服务、文化资产运营“三位一体”的业务体系,股权投资考察论证和决策机制日趋成熟,文化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条件下效益逐年提升,文化资产运营已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投后管理体系。集团初步构建了文化金融、文化演艺、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影视等五大“文化+”产业链,“永川里”城市创意秀场、“仙山里”国际文旅生活小镇、重庆艺术大市场、重庆大剧院“演艺+”聚合服务平台、熊猫传媒“影视+”聚合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成为“十四五”双效增长的支撑点。集团建立了科学的目标考核和薪酬激励体系,培育了“忠诚干净、坚韧尽责、创新笃行”的文化理念。

二、集团“十四五”发展的战略思考
1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全面对标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决策部署及对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增强投资融资和资产运营能力,继续打造文化金融、文化演艺、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影视等五大“文化+”产业链,推动集群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良好社会效益,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在文化强国、文化强市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为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做出新贡献。

发展战略:

一是创新发展。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集团将从主要依靠增加投资推动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资产运营、创新经营管理等方式推动发展。

二是集群化发展。集群化发展是提高产业链整体实力、强化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集团将在深化投融资主业、强化文化资产统筹运营、促进产业链集聚整合等方面推动集群化发展,以提高文化资本的产业聚集力和投后运营管理控制力。

三是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将以大文化格局与经济社会全域融合发展,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和文化业态。集团将顺应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继续深耕五大“文化+”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四是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文化领域运用的重要方向。集团将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用数字化手段改造提升现有项目,投资布局新的数字化项目,推动经营管理数字化,提高运行效率和投资收益。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新时代国有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更加规范,内控体系更加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更加成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复合型目标,投融资能力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五大“文化+”产业链富有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集团两个效益相统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文投集团第一方阵。

2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链

一是打造文化金融产业链。积极参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做优担保业务,延长产业链条,丰富服务文化产业的方式;保持文化项目占比,降低文化企业融资成本,守住风险底线,建成规模稳定、风险可控、效益进一步彰显的高质量产业链,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支撑力量。

二是打造文化演艺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演出质量,强化剧目演出核心优势,充分发挥“重庆大剧院”品牌效应,聚焦“都市演艺集聚区”建设,构建集“西南地区演艺中心”、“舞台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演艺+”聚合服务平台,丰富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形成一条从剧目创作到演出再到培训等衍生产业的全产业链条。

三是打造文化艺术产业链。按照“搭架构、装内容、拓项目、建生态”四步走规划,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推进重庆艺术大市场、版权大市场一体化建设,延伸艺术、版权产业链,促进艺术品交易,建成一条服务艺术品创作生产、展示交易、版权开发的全功能产业链,构建生态体系,为西部文化消费高地建设做出贡献,创新引领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积极参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建设运营好“永川里”城市创意秀场、“仙山里”国际文旅生活小镇、“千年金山红”、85号创意公馆等重点项目,突出文化品牌和内涵,完善娱乐、观光、度假、康养等功能,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五是打造文化影视产业链。探索与创作团队、发行渠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影视剧生产机制,加强项目策划论证,投资拍摄正能量影视剧作品;探索向上下游延伸,建设熊猫传媒“影视+”聚合服务平台,打造影视剧制作全产业链。

综上,通过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全方位的调研,结合对重庆文投集团自身实力的深入分析,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提出以上重庆文投集团发展战略,以推动集团在重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进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高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规划实施,要实实在在提高投入保障水平、提高投后管理水平、优化企业治理体系、提高人才保障水平,让集团“十四五”美好蓝图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