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文化演艺产业链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实现演艺产业集群发展,助推构建都市演艺集聚区,立足重庆大剧院品牌和平台优势,在打造“演艺+”聚合服务平台基础上,深化拓展剧场资产和演艺资源综合运营,探索变革传统剧院经营管理模式,着力推进构建具有全国开创性和重庆辨识度的文化演艺综合体。
1.融入都市演艺聚集区建设。推动重庆大剧院打造新时代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以剧院为平台,整合文化、旅游、数字行业资源,打造演艺与旅游相融合,数字赋能传统艺术的文化演艺综合体,推出“新型文化空间+数字体验场景”数字化多媒体演艺美学空间项目,打破传统文旅的时空限制,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智能、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场景,延伸文化艺术新业态。
2.稳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与保利集团等的合作,掌握剧目引进、销售、巡演等操作模式,掌握风险控制要点,探索剧目制作经营,稳步向剧目创作生产、投资引进等上游环节延伸。继续探索有效聚合集团投融资资源和保利文化演艺资源,合作实现从内容创作、剧目制作到销售巡演的演艺产业全产业链运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每年独立引进1—2部大型剧目,并通过保利剧院院线进行全国营销。运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瞄准西南地区演出市场,谋划建立以重庆大剧院为中心的西南演出院线,形成在巡演路线规划、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协同优势,更好促进演出剧目资源整合和整体推广销售,增强抗风险能力。
3.大力发展艺术培训衍生产业。发挥演出主业突出优势和“重庆大剧院”品牌公信力,将演出与培训相互融合,大力发展艺术培训衍生产业,构建“舞台艺术培训中心”,将演出主业优势变现。做大做强现有的合唱、音乐剧、舞蹈等艺术培训项目,引入国家级专业师资,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引入更多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拓展新的艺术门类培训项目,扩大艺术培训规模。策划拓展舞台艺术研学类项目,助力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工程。抓住国家“双减”政策机会,发挥集团投资并购优势,探索走出大剧院布局艺术培训项目,突破空间限制,做大产业规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