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咋保护?川渝合作将推出六大举措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作用。4月21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粟剑做客华龙会客厅,解读了最新发布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并对当前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举措、如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粟剑表示,我市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已将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纳入2020年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合作,就是促进两地协同发展的一记组合拳。目前,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正准备签署相关协议,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执行协助、联合执法保护、结果互认互享等方面进一步形成“一盘棋”,提升工作合力。在具体行动上共分为六个方面。
1 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川渝共同建立两地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和协同处置,构建协调、顺畅、高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建立“重点品牌保护名录”“高价值专利保护名录”“优质地标产品保护名录”互认机制,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检验鉴定试点,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2 共同推进高价值知识产权运营
川渝共同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建设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扶持一批运营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鼓励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运营。
3 共同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川渝共同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形成若干基于产业优势的创新集群。共同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强知识产权协同创造能力、优化知识产权产业布局。联合发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4 共同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川渝共同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成渝地区设立中国(西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高价值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和价值实现。共同举办“西部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打造成为区域知识产权品牌活动。
5 共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川渝共同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共享,加快建立统筹协调、经验交流、服务协作和成果共享机制,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加强中介机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介市场规范和繁荣发展。
6 共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川渝共同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合作,双方互派知识产权干部挂职交流锻炼。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人才优势,促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在成渝地区聚集,支撑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和产业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