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专题党课:重庆文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涛讲授新形势下重庆大剧院“演艺+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党课开讲啦
11月25日下午,重庆文投集团 “党课开讲啦”活动第5堂专题党课因为疫情原因在线上举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涛以“新形势下重庆大剧院‘演艺+艺术教育’发展研究”为主题,向集团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实现演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重庆大剧院等构建都市演艺集聚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袁涛谈到,作为重庆市重大文化设施、重要文化产业项目,重庆大剧院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高度聚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指导演艺产业的发展。受疫情影响,主要依赖于线下的演出市场在近两年起伏较大,演艺产业各从业主体受到了较大冲击,构建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演艺+艺术教育”发展模式,成为重庆演艺产业向外延伸发展的新尝试和推动剧院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实践范式。
袁涛分析了重庆大剧院发展“演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她认为,这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重庆大剧院是一座以演出为主,集展览、会议、培训、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体。10年来,重庆大剧院共组织国际、国内一流舞台文艺商演3000余场、公益演出200余场、艺术大师班讲座300余场,创下观众近400万人次、售票总金额近8亿元、平均上座率72%的骄人业绩,成为西南地区高雅艺术殿堂,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十四五”期间,集团提出要进一步提升重庆大剧院演出质量,强化剧目演出核心优势,充分发挥“重庆大剧院”品牌效应,聚焦“都市演艺集聚区”建设,构建集“西南地区演艺中心”、“舞台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演艺+”聚合服务平台,丰富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形成一条从剧目创作到演出再到培训等衍生产业的全产业链条。这也是国家“双减”政策提供的新发展机遇。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政府逐步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体系,学科教育培训急剧减少,素质教育需求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袁涛分享了近年来重庆大剧院发展“演艺+艺术教育”的有益实践。一是围绕舞台演出艺术形成三大艺术教育项目集群。2012年引入中国交响乐团资源,合作创办“重庆大剧院爱乐童声合唱团”,参加国际国内专业比赛屡获佳绩,被文化旅游部评为A级(最高级别)合唱团。2019年引入英国AMTA音乐剧学校资源,合作创办“重庆大剧院音乐剧教育中心”,搭建高品质音乐剧教育培训和音乐剧文化推广普及平台。2022年新增引入具有国家级专业舞蹈院团资源的机构,合作创办“重庆大剧院少儿舞蹈艺术团”,开展高水平专业性舞蹈培训。二是通过“以演带教”和“以教促演”创新教育模式。用好用活优质演艺资源,以演出平台的优质硬件资源、演艺大师资源带动艺术教育招生和教学,剧院艺术教育机构可以为打造本土精品剧目或大型演出活动提供参演演员等。三是搭建艺术赛事和专业交流平台。整合艺术教育资源举办舞蹈、合唱、戏剧等多元艺术赛事,整合行业资源举办各类大型艺术交流活动。
对比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在艺术教育培训方面的不同模式后,袁涛认为要通过重庆大剧院这一文化设施加快实现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做到以下四点:
01
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重庆大剧院在既有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谋划体制机制创新,以文化产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02
进一步推动舞台艺术交流发展
策划开展形式多样、适应演艺产业发展规律的舞台艺术交流活动,将教育资源进一步导入交流活动当中,满足人民群众艺术交流需求,推动舞台艺术交流发展。
03
进一步促进大剧院与城市融合发展
将“剧院空间”完全打开,从舞台到剧场,从剧场到城市,从线下到线上,开放获取就是要塑造一个“无边界的剧场”。
04
进一步推进剧院数字化变革
推动完成重庆大剧院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升级,尝试现场高清直播、原创线上戏剧、全球高端艺术资源持续开放、线上名师授课等全新领域,全面开启剧院艺术教育的虚拟空间。
这一堂疫情期间特殊的党课引发热议,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集团改革发展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集团发展规划部
钟兰祥
听了这堂党课,深感重庆大剧院牢牢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路线,以人民为中心,选准切入口,坚持小规模、高标准开展艺术教育,得到广泛认可,符合市民对大剧院的形象定位,发挥了大剧院应有的作用。期待重庆大剧院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培训形式,让更多群体接受高水平艺术教育,为提高人民艺术欣赏和表演水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做出更大贡献。
重庆大剧院管理公司
王倩
这一堂党课从分析国内文化演艺行业现状出发,同时对标对表,分析了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在演艺教育培训方面的管理运营模式,结合重庆大剧院的实际情况,给我们也指明了新形势下推进重庆大剧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大剧院管理公司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重庆大剧院为核心进一步整合资源,突破空间限制,持续发展“演艺+”项目,做大产业规模,加快实现高质量文化供给,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集团演业部
重庆保利文投公司
付予
这一堂党课对新形势下重庆大剧院“演艺+艺术教育”工作进行总结梳理,拓展了我们对演艺产业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重庆大剧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演业部作为集团打造重庆大剧院“演艺+”聚合服务平台职能部门,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总体要求,高质量完成项目投资制作、演出、剧场经营等工作,进一步增强集团文化演艺产业链聚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