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乐翻天”谐剧表演艺术家凌淋重庆大剧院专场,笑声不断!
7月15日晚,“川渝乐翻天”——谐剧表演艺术家凌淋作品专场演出——“从凌开始”在重庆大剧院中剧场开幕。此次演出是“川渝乐翻天”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喜剧幽默节目交流展演的第三场表演,来自川渝地区的喜剧名家、曲艺大咖、草根笑匠、幽默达人齐聚一堂,全场笑声不断,掌声雷动,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不断的视听盛宴。
作为川渝两地共同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川渝乐翻天”的重磅单元,本次专场演出由重庆市文旅委、四川省文旅厅、重庆市文联及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重庆市沙坪坝区文旅委、重庆市沙坪坝区文联共同协办。
在演出中,《电话响过之后》用诙谐幽默的表演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观众们捧腹大笑,掌声连连,凌淋用精湛细腻、诙谐生动、“教科书式”的表演向观众展示了谐剧独特的魅力。
“我今年60岁了,一晃就到了退休的点儿,我在好几年前就想搞一台个人专场,临近退休,想法越强烈。”凌淋对笔者感慨自己为什么想要筹备个人专场,“第一,谐剧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荣誉,获得了许多奖项,我心中对谐剧满是感恩;第二,我也想检验下自己的市场价值,看看自己的表演能不能吸引大家购票观看,结果没想到还是有那么多人支持我、喜爱我,让我的个人专场门票一举售罄;第三,虽然这次登台的节目都是获奖作品,经过专家检验的,但是更想再次听听人民群众的反馈。毕竟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可爱的舞台和影视人物形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用心用情讲好重庆故事。
凌淋从艺47年以来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弘扬传承曲艺艺术,他凭借谐剧《我赌我》获得首届巴蜀十大笑星称号,后又凭借谐剧《台上台下》《电话响过之后》和《一分都不能少》连续三次荣获中国政府奖“群星奖”,成为凭同一曲种连续三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与此同时还凭借表演谐剧《电话响过之后》斩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散打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谐剧表演艺术家沈伐、张廷玉等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演出。
在本场演出的最后一个谐剧《一分不能少》表演结束后,凌淋在后台介绍了该作品是以万州力哥郑定祥为原型创作而成,无论他还是编剧都被郑定祥高尚的节操所感动。老郑的事迹被改编成谐剧登上舞台后,让更多的观众熟知,广为流传,让正能量精神在表演落幕后,继续影响更多人。昨晚的演出现场,被邀请观看演出的郑定祥非常激动,台上的一幕幕都好似对过去那段日子的回顾,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在风雪中等待失主的日子又好像昨日才发生,历历在目。
作为曾经川渝万千棒棒中的一员,当时老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老伴也生病住院,看着到手的“横财”,老郑仍然坚持住自己的原则,“缺钱也不能缺德”。无论身份高低,社会地位如何,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并且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为此,凌淋特意将本次部分门票收入捐赠给郑定祥及沙坪坝区残联。凌淋的大爱善举,为文艺工作者做出了榜样。
演出现场,据重庆市群众艺馆副馆长鲁广峰介绍,作为川渝两地共同打造的文化活动品牌,“川渝乐翻天”自2020年发起至今,已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影响最广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川渝两地同根同源,共同的方言体系、文化背景在两地扎下深根。“将凌淋个人专场纳入‘川渝乐翻天’展演,毫无疑问将为这个文化品牌添彩。从‘凌’开始,不仅是凌淋的新开始,个人专场,更是‘川渝乐翻天’的新开始,是一次迭代升级。”他说。
作为最接地气的文化形式,曲艺在川渝两地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重庆直辖26年来,两地曲艺家的交流从未间断,十分频繁。但谈及对于曲艺文化的传承,李伯清显得十分担忧,“川渝两地这几年走了不少老先生,像重庆的曲艺大师凌宗魁先生,也是说走就走了,虽然叮当、凌淋等中坚力量已经成长起来,但其实川渝曲艺远没有达到真正发扬光大的程度,年轻一辈曲艺工作者任重道远啊。”
“川渝乐翻天”正是两地文化交流的升级版。李伯清和“川渝乐翻天”合作了这么多年,“川渝乐翻天”对曲艺的贡献李伯清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李伯清说,现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双城联动,文化先行,他在成都长大重庆退休,是最典型的成渝双城文化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人在成都,但时刻心系重庆,我期待着常回家看看,陪重庆父老一起欢笑!”
“川渝乐翻天”现已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颇具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通过喜剧幽默节目交流展演的方式加大川渝文艺交流,促进两地戏剧曲艺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谐剧艺术之美,美在高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赢得人民认可,才会在“高处”之上再攀“高峰”。
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唯有深刻把握这三点,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温度、社会高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