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封面文章|禄琼: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文化信托如何破题
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化对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导向和模式都有重大影响,信托作为服务文化产业的重要工具,也需要适应形势,积极创新,服务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金融展业提出了新要求
数字经济的重要特点是数据要素化,同样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数据问题。2020年5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程正式提出,将通过建设物理分散、逻辑关联的服务体系,将文化资源纳入“数字新基建”的系统轨道、融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关系到国家文化实力的大型基础工程,包括三个文化大数据库的建设,覆盖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和文化资产的多种文化形态,文化数据的来源进一步拓展、流通轨迹更加清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路径也更加有章可循。从金融的视角来看,首先在基础设施层面,用于扩展文化资源的数据技术基础设施将纳入全国范围多个地区的“新基建”规划中;其次在产业层面,文化资本数字化将作为产业升级赋能的新动力;最后在资产层面,文化数据本身将作为一种新型资产,通过量化评估和金融运作进入经济体系。
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数据作为文化产业升级迭代的主导要素,既是文化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也是文化资产的重要形态。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加深,以传统资产为底层资产的文化金融投融资模式适用性受到一定的局限,对相应金融工具的创新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是文化IP、文化数据等无形资产占文化资产的比重加大,需要针对知识产权、文化数据包等无形资产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和管理系统;其次,伴随着文化产业数据要素关键性的凸显,文化产业也随之诞生了文化消费、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等新的业务场景,文化金融也亟待运用智能化金融平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对文化金融产品、服务、流程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为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升级寻找新的破题路径。
文化产业数字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消费端看,因为前几年疫情对线下文化消费场景的抑制,线上文化消费呈现出增长新态势,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由线下向线上转化的动力增强,也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从政策端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程”的开展进入了新阶段,文化大数据专网建设初步完成,“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挂牌并开始运行,为文化数据的流通和交易提供了系统载体。这意味着文化资源正式以数据形式成为文化资产并进入了市场。
如何支持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盘活文化数据资产,成为信托业和文化界共同面对的命题。文化信托作为文化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聚变,从信托制度、产业逻辑、资产形式以及业务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找以信托支持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独特破题之路。
文化信托支持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几个面向
服务文化数字设施
文化产业数字化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项目做硬件支持,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的科技变革,都会带来文化业态的飞跃。文化产业的业态较为丰富,其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覆盖了多个文化业态:例如在数据消费端,基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和文化再生产的需要,使得文化装备制造成为最佳切入点,VR等可视化技术成为文化场景演绎的新载体;在数据储存端,随着海量文化数据源源不断地生产流通,作为数字设施、数字能源、数字科技的三重载体,数据中心产业在文化产业数字化中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的基础设施。
从事数字化设备研发的高科技企业通常具备资金投入大、投资建设周期长等特征。在资金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利用中短期资金,通过为相关高科技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的方式解决其融资问题,也可以与银行、保险、政府基金深度合作,开展联合并购等股权投资,引导机构资金长期深耕;在资产方面,信托公司可以结合国家与地方政策,了解国家政策对于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倾向,发掘政策支持力度大、成长性强的优质高科技企业,选择优质的交易对手搭建战略合作生态圈。
服务文化数字内容
文化产业提供文化消费场景的核心能力是内容生产,内容生产创造价值源头是版权。文化产业数字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版权的数字化,数字版权能够以数字化形式促进文化版权的发掘、创新与价值释放,为版权的商业保护、定价估值以及金融工具的对接等引入了新的视角,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已经有信托公司开始尝试开展知识产权信托交易试点,并推行了具有试验性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托模式,探索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解决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难题。
各界目前对版权、著作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如何估值定价、质押融资的讨论一直在进行,虽然国内目前还鲜有直接单独以文化IP为底层资产发行信托产品或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先例,但是在对文旅、影视娱乐等文化项目整体进行评估的时候,文化IP已经是衡量文化资产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对文化IP相关估值、风险控制和资本对接体系的进一步成熟,发行以文化IP作为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信托也变得未来可期。
服务文化数据资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2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资产成为一种新型资产开始在市场流通交易。国家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关注这一细分领域,鼓励银行、保险、信托、融资租赁等机构为数据资产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在制度供给和技术支撑的双重利好下,文化产业逐渐进入数据化生产的新时期,以数据作为呈现载体或创作方式的文化作品呈几何量增长。
将文化数据作为信托财产的数据信托业务实践仍然属于业界比较前沿的尝试,但从理论层面来看,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与数据的商业使用要求具有天然契合性。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要以数据资产的质量和市场化的程度作为主要评价依据,需要充足且流动的资本支持和充分且专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未来信托公司可以设计发行以文化数据资产为投融资标的的理财信托产品,为文化产业链中的数据运营商、技术服务商、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提供投融资支持,引入社会投资者参与到文化数据资产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开展数据资产服务和数据财富管理业务。
文化信托支持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以江西省红色文旅为例
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技术开发
红色文旅的演绎需要科技硬件来支持文化数据场景的落地。其中VR技术作为数据场景落地的基础技术之一,其发展受到了多方重视, 从产业基本面看, VR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 给文旅业的数字化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还能带动5G和大数据、AI等技术服务落地。未来以大量的开源数据配合VR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展示的手段,利用VR技术转化和开发优秀红色文旅资源,推动VR在文化场馆,文化体验园等线下文旅场景的应用。
近年来,江西省将VR产业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VR产业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涵盖硬件、软件、内容、行业应用的VR产业链条,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建立。其中江西省南昌市截至2022年底,已有VR产业核心企业100余家,引进微软、HTC、阿里巴巴、华为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超10家,集群、集聚、集中态势逐步形成。关注科技前沿发展的信托公司目前已经与江西省南昌市合作了专注VR产业的投资基金,持续深耕虚拟现实等泛文化娱乐科技业态,促进金融、科技、文化产业整合,借助新科技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支持红色文旅项目的内容生产
对于前三年在疫情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文旅业来说,消费场景线上化打开了对文旅内容生产需求的端口,一个优秀的文旅IP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旅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发,其价值链能否得到充分的延展。在红色文旅项目中,红色IP常常能起到激活红色文化场域的作用。作为全域红色文旅的典范,红色文旅项目需要做到有能够感召人的精神内核、引起人们共鸣的内容场景、实现场景的技术支撑,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鼓舞人、打动人、影响人的红色文化场域。江西的井冈山等红色文化基因库,从供给端能够提供红色文化基因的数据采集资源,从生产端能够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运营与应用, 从消费端能够直接提供文旅消费的线下和线上场景,构建新的红色文旅故事的叙事体系。
革命精神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红色文化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形成了共有的民族记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程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将通过对江西省革命红色根据地数据的提取、解读与演绎,对江西红色文化IP进行一次盘点与盘活,让革命精神从革命历史中走到人民群众中间。红色IP具有市场价值与公共价值的双重属性,既符合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条件,又是民族精神具象化的体现。未来,信托不但可以采取知识产权信托的方式,支持江西省红色文旅IP的开发与运营,从资产层面对红色文化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如何估值定价、质押融资开展探索;还可以从公共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层面,以慈善信托的形式支持江西红色革命老区的文化资源开发,为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动能。
支持红色文旅项目的开发运营
2023年以来,我国文旅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红色文旅项目在开发运营中对数据资产的运用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经过深入挖掘、交叉分析等算法加工,能够全面翔实清晰地反映红色景区的运营、获客、消费等各个场景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景区的运营能力进行改进提升。
如在景区运营方面,以景区基础客流和收入数据作为底层数据,通过对不同年度、季度、月度、主要假期的数据,对比客源地、团散客等因素的数量和占比情况,通过趋势线对比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景区流量的变化规律;在景区推广方面,通过对传播内容、曝光量、互动评论以及搜索内容等数据的整理,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景区的潜在市场,结合该地的市场距离、消费能力,判断是否能够成为增量市场;在金融服务的运用上,通过对数据资产平台进行交易数据的挖掘建模,能够逐步形成产业生态链数字资产,可为核心企业(景区、酒店)、文旅上游内容供应商、下游代理商(旅行社)角色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经过分析提炼的数据包作为文旅数据资产,能够为文旅项目的运营提供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商业应用价值,因此也可以作为底层资产来设立文化数据信托。设立文化数据信托能够将信托制度中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各自权利义务与“数据二十条”中数据持有权、数据使用权、数据经营权的分置机制有效衔,将文化数据的持有权、加工使用权、经营权分别赋予不同的信托当事人,由数据运营方按照维护受益人的最大利益的要求结合数据要素市场价值方式进行市场定价,从而实现以信托账户为载体,通过数据权益持续互动和交易,有效发掘数据的资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