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微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产业智库 > 正文

2023年省级卫视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2-17 10:10:00
来源:
字号: [小] [大] 【分享正文】

2023年,省级卫视继续在发展与改革之路上砥砺前行,围绕中心大局,深耕原有的内容优势,夯实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矩阵,打造品牌科普节目,强化价值引领,同时注重探索融媒创新,助力创意传播,输出丰富样态内容产品,深化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另外,各省级卫视在今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展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比如优势资源共享,在内容创作上进行更深度的联动,善用先进技术的表达力等。

紧扣主题主线,坚定文化自信,传递温暖能量

作为各省份面向全国的展示窗口和主流媒体,各省级卫视坚守责任担当,在内容的创新创作上孜孜不怠。

在明确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各省级卫视创新主题宣传,构建思想阵地,聚焦时代主题,抒写家国气象,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精品,传播科学文化,服务社会生活,持续输出一系列精品力作,向全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温暖的正能量。

2023年,北京卫视以重大题材创作为引领,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重大宣传主题,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选取超大城市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领域内的“首都样板”,以百姓身边的小故事小切口小细节,讲出首都发展的大战略大成就大学问。

纪实栏目《档案》以“重大题材看档案”为己任,全年呈现“日常栏目+特别项目”的整体规划,推出国际禁毒日、建党102周年特别策划等,坚定不移推进“五史教育”布局,打造主题教育的领先平台。

社会民生类节目《向前一步》进一步围绕北京核心工作,深度联动12345市政服务平台,深入参与首都基层治理,落实接诉即办,助力城市发展。

与此同时,北京卫视积极肩负起传播科学文化的社会责任,制作播出了一批集趣味性、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新形态科普节目,彰显首都丰硕科技创新成果。

比如,首档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纪实观察类节目《专精特新研究院》以创业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情景访谈+纪实拍摄+真人秀观察室”全新观察类模式,解密“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成就;

全国首档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大先生》采用全程实景走访的模式,带领观众走进中国科学院各大科研院所、大型科研装置等相关场景,倾听科学家耀眼光环背后的求真故事,在行进中感受高科技的魅力;

《为你喝彩》则围绕北京加快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要求,讲述“高精尖”人才故事,做好政策热点普及工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2023年,浙江卫视积极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主题宣传方面,浙江卫视全新打造了《第一视点》《钱江观潮》专栏,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围绕“八八战略”20年、“千万工程”20年、“枫桥经验”60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重大主题,推出《新春第一会》《筑梦丝路》《放歌瓯江》《放歌大运河》《思想的伟力》《千万工程》等新闻行动和专栏、专题。

今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聚焦全亚洲目光。在亚运会宣传报道工作中,浙江卫视坚持时政宣传和亚运宣传有机融合、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新闻节目高屋建瓴,编排串联氛围拉满。

随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火爆荧屏,“河南卫视 文化中国”的定位为更多人所熟知。

2023年,河南卫视坚持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再生新辉,通过持续深挖中国传统节目内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坚持以科技赋能实现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迭代,策划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广受好评。

2023年6月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提出“新时代新文化”这一新的定位标识,这也被视为河南广电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接续奋斗的新开端。

近年来,山东卫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任务要求,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扛起文化担当,立足“悠久文明 青春中国”的频道定位,确定“打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台”“让山东广电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的目标任务,走出了一条独具山东台特色的文化“两创”之路。

2023年,山东卫视推出《戏宇宙(第二季)》《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超级语文课(第二季)》《行进中国黄河篇》等节目。其中,《超级语文课(第二季)》《戏宇宙(第二季)》《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等节目入选2023年“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

2023年,山东卫视坚持把“山东卫视”作为全网内容生产的IP来打造,以小屏传播效果倒推内容策划,大屏播放、小屏引爆,网台同步、移动优先,撬动传播力的突破;同时坚持把优质自制节目作为新媒体运营的主要内容,频道自制内容全网话题阅读量和播放量达50亿以上,各平台热搜热榜上榜1500多次。

十年融合之路,十年实践之途,湖南广电守正创新、深融蝶变,一个主流新媒体集团的大模样基本形成。作为主力军的湖南卫视与芒果TV携手发力,一面巩固基本盘,一面转型新赛道,抢滩入局视听新领域,助力湖南广电构建全媒体深度融合传播格局。

在主题宣传方面,湖南广电以“一年一主题”的方式规划并推进主旋律创制,从2020年的“脱贫攻坚三部曲”到2021年的“庆祝建党百年交响乐”,从2022年的“奋进新时代洪波曲”到2023年的“新征程上谱新篇”,总计推出50多个项目,囊括新闻、文艺全形态。

同时,湖南广电擅长创新节目内容与制作方式,精准狙击年轻人的喜好与话题,湖南卫视与芒果TV双平台联袂推出一系列精品,赢得观众认可。

2023年,江苏卫视全方位提升内容创新力与融屏传播力。

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重磅出品、江苏卫视派出骨干编导参与制作的《中国智慧中国行》在全媒体平台取得收视口碑双赢,实现了电视理论节目的现象级传播。

江苏卫视在做好“综N代”王牌节目《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的同时,持续在人文综艺赛道发力,推出《我在岛屿读书2》《新生万物》《似是故人来3》《万卷风雅集》《非来不可》《舌尖上的乡村》等主题多样的文化类节目;进一步发挥频道在打造素人类节目方面的优势,推出《子夜外卖》《食遇人间》等聚焦普通人的小而美的节目,传递温暖正能量。

20周年再出发,在新时期的使命中,东方卫视更多从“旁观的记录者”向“入局的塑造者”转型,主动参与到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之中去,并把所塑造的传播出去。

比如其参与打造的《2023静安国际光影节》中,SMG以看家本领的音视频技术实现了对静安区苏河湾的赋能,同时又依托于大小屏两端的日活用户将其传播出去,如此帮助城市打造了一个新的节庆活动,而不再局限于过往节庆活动“做做新闻、做做记录”。

另外,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2023年佳作叠出,《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永远的行走》《老城厢·上海的家》《申生不息》等多部重大主题、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新纪实”时段收视率多次位居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一,在全年重要宣传节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3年,深圳卫视持续强化打造湾区节目带、文化节目带和特色精品IP节目内容。

城市魅力竞速探寻节目《大湾区玩家》是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首次创新联动惠州、东莞、郴州、赣州、广州、佛山、香港等八个大湾区和环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宣传系统和主流媒体共策共创共播的尝试与探索类产品。

户外人文探源纪录片《课间·行见江山》带来了一次文化之旅、寻根之旅、增信之旅、融合之旅。大湾区城市魅力山海旅行综艺节目《两天一夜山屿海之山海少年团》融合了滨海旅行、青年生活与社交方式、旅行博主的人生经历与旅途奇遇,为观众打开大湾区城市的新玩法。

2023年,江西卫视举办了“2023中国仙女湖七夕水上情歌会”,历时三个月36场“线上直播+3场线下嘉年华公演+1场总决赛盛典”,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江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同时,江西卫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各地开展“四季村晚”活动的要求,策划执行了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之江西秋季“村晚”。活动全网在线观看人次近540.5万,抖音曝光量达 617.8 万,多家中央级媒体进行报道。

2023年,吉林卫视围绕中心大局做好主题宣传,聚焦三农主题,深耕文旅文化,布局多档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媒体项目。

吉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六年以“回家过年”为主题,打造品牌活动的名片。吉林卫视今年多元共生三档全媒体项目,总传播量超过30亿。其中深耕文旅系列的节目《滑雪场的夏天》以小切口的优质内容撬动大产业。节目在美兰德蓝鹰传播指数榜单中位列晚间黄金档电视节目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七名。

2023年以来,重庆卫视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主流媒体新时代的主流新表达,多管齐下,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融媒跨屏大型活动。

比如,大型全媒体扶助行动《奋斗·向未来》对话新时代的奋斗者、乡村振兴带头人,讲述他们拥抱新时代、建功新征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进、逐梦的故事,同时以沉浸式的带货场景助推产品销售,形成“故事+电商”“电视+品牌营销”新业态,让观众直接体验奋斗成果,进而切实帮助乡村振兴节目中的优秀企业、先进奋斗者代表企业传播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内涵,释放融媒体助力帮扶的持久影响力。

创新传播,主动探索,推动媒体融合走深走实

十年实践,十年探索,站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的节点上,全国省级卫视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也开启了新征程。

不管是借助多元手段和渠道进行多线联动的创意传播,还是积极培育自主平台,做优做强全媒体品牌,或者是与外界平台联手共创,延伸市场影响力,省级卫视中的先行者已然开始着力打造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023年4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电集团牵头打造的重大文化传播平台核心载体Z视介正式上线,广电系网络视听平台又添一家。

Z视介客户端的上线,是浙江广电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一次全新的、大踏步的尝试:合拢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Z视介客户端,构建新闻与文化共振的新平台,形成“一体两翼”立体矩阵。

浙江卫视坚持互联网传播战略和平台战略双轮驱动,发挥传播力先行的先导效应,让正能量拥有大流量,实现传播破圈、价值引领。浙江卫视抖音粉丝数超2600万,点赞量突破15亿;快手粉丝数超1100万,点赞量突破10亿;中国蓝新闻原创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30亿。Z视介目前有六大部落、20个频道,积极培育自主平台。

2023年,山东卫视在全媒体渠道发力,坚持把“山东卫视”作为全网内容生产的IP来打造,坚持把优质自制节目作为新媒体运营的主要内容。频道自制内容全网话题阅读量和播放量达50亿以上,各平台热搜热榜上榜1500多次。

截至目前,山东卫视全媒体渠道累计粉丝量达2600万,其中官方微博粉丝数977万,居省级卫视第三位。《2023山东春节联欢晚会》《超级语文课(第二季)》《戏宇宙(第二季)》《2023山东卫视中秋晚会》等节目的相关话题屡次登上热搜热榜,节目内容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大规模传播,引发网友点赞与转发。

双线联动协同发力,北京卫视2023年在保证重大事件不失语的前提下,探索融媒创新,助力创意传播。

比如,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和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两次“新闻大战”中,北京卫视的冬奥矩阵话题阅读量超过25亿,疫情报道的话题总阅读量达到11.56亿,真正做到了“新闻大事融媒先行”。

从日常栏目看,《养生堂》抖音粉丝1625万,《生命缘》抖音粉丝1075万,成为抖音两个头部健康大号;《我是大医生》《生命缘》《活过100岁》等几乎每期都能进入微博热搜榜,让北京卫视成为新媒体“第一健康潮牌”;《档案》《向前一步》《为你喝彩》等精彩节目话题频登抖音热点榜前列、微博同城榜等;《我是大医生》三次登上微博主榜第一名的高位热搜。

目前湖北卫视已经形成了“湖北卫视+栏目”官号的新媒体矩阵,总计账号近百个。其中,湖北卫视抖音号粉丝量618.7万,《非正式会谈》官方微博账号粉丝量769万,与其他账号一起形成新媒体阵地的湖北声量。

近年来,湖北卫视积极构建融媒体新矩阵,以原创内容带动全媒传播出位出圈。一是以卫视平台优质内容供给能力,以卫视品牌节目为依托,实现IP效应全面释放。二是加强原创融媒产品研发生产,深度开发短视频市场,推出精品内容,打造爆款产品,提升湖北卫视新媒体赛道抢占能力。

在媒体融合新形势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成立卫视传媒事业部,在节目内容创新、传播路径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全媒宣传矩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广播电视行业中探索出了一条全新发展路径。

2023年,黑龙江卫视全国覆盖人口规模突破13亿,全国各级有线电视网和IPTV双渠道实现频道信号入网率达100%。黑龙江卫视坚持“大屏+小屏”的融媒创收形式,助力品牌全网传播。其中,《一起读书吧》节目全网传播量超1.7亿,热评如潮。

2023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以“举全台之力做好江苏卫视和荔枝新闻”为首要任务,江苏卫视也进一步加强与荔枝新闻的深度融合,在挖掘存量价值、聚焦IP方面进行联合共创,在完善人才共建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近期,围绕《中国智慧中国行》《子夜外卖》《非来不可》《舌尖上的乡村》等多个项目,江苏卫视和荔枝新闻携手推出的多个新媒体产品引发受众热议,所产生的相关话题屡屡“破圈”。

另外,江苏卫视今年在新媒体上的传播渠道搭建完备,目前账号矩阵以“双微一端一抖一快”为主,新媒体号矩阵总粉丝数突破1.4亿。1—9月,江苏卫视累计获全网热搜12027个,其中微博热搜5722个,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43亿。

天津卫视目前全网各平台粉丝总量6000多万,是广电新媒体领域的头部矩阵,在各大新媒体平台都拥有超大粉丝量的账号。今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成立,天津广播电视台被列为15家牵头单位之一,天津卫视为首批百家成员单位之一。

广电新媒体联盟工作是总局推动广播电视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一项战略举措,天津卫视积极响应,至今发布近500条反映重大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反映人民美好生活内容的短视频作品,完成“中国丰收节”“盛世中华大美中国”“长城之约”“行走黄河”等主题直播活动近50场。

江西卫视以融媒体思维聚合裂变“声量”“流量”“销量”资源矩阵。媒体融合打通大小屏,做大做强新媒体,目前频道分别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快手、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哔哩哔哩等平台运营40个账号,形成1500万新媒体粉丝矩阵。

依托《金牌调解》《传奇故事》《经典传奇》等知名IP及重大文旅活动,江西卫视重点打造百万级、千万级账号,做到重要节点不缺席、重大活动有声音,成为国内外认识江西、了解江西的重要窗口。

以“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提升深圳卫视传播能级”为关键任务,深圳卫视围绕做强做优深圳卫视全媒体品牌,持续升级“1+N+X”融合媒体传播矩阵,力争快速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IP,产生爆款产品持续生产能力,积极探索开拓国际化新媒体传播路径。

深圳卫视注重强化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紧密依托“深视频”(含深视频4K专区)、深圳卫视4K超高清频道建设,充分利用5G、超高清、AR/XR/VP、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更高质量、更多场景的内容生产,以新技术驱动新型内容创新机制建设,依托大数据促进卫视内容的全媒体传播效果分析和评估体系建设。

吉林卫视一直将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作为融合创新的重要抓手,今年开启“山峰计划”和“全媒宣传体系”双轮并进赋能融合发展,触达全域全景全年龄层,增强内容造血能力,反哺新闻宣传,利用自有平台和商业平台打造全媒体宣传体系,全域定制互联网创新语境下的优质内容,促进“广电+”的深度融合。2023年,吉林卫视全网粉丝量超2240万,全媒矩阵超百万新媒体号六个。

重庆卫视立足第1眼新闻APP,链接央级媒体和第三方平台,构建起全媒体融合传播新体系,打造融媒体系新生态。目前,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强国、央视频、视界网等五个客户端观看重庆卫视的同步直播。

依托第1眼新闻APP的2300万用户、卫视新媒体矩阵4160万用户和卫视覆盖全国的12.58亿观众,重庆卫视已实现内容传播的大小屏互通、大小屏同步,传播形态上长短视频、图文资讯、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并重。

重庆卫视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第三方平台建立的新媒体账号多次排名市级媒体传播影响力前十,是重庆卫视服务政务文旅和频道重大项目的内容宣发主平台,也是新媒体原创内容生产传播的重要渠道。

2023年,贵州卫视把整合融媒集群、建立融媒矩阵、打造融媒产品作为推动频道媒体融合发展的举措,组织举办“春日樱乐会”“村BA西南赛区决赛”“万桥飞架融合宣推”“叙非遗”等多场融媒体网络宣推活动,联动省内外120余个官方账号同步播出并向海外进行内容输出,累计传播量超4亿。

贵州卫视对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贵州省首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启动了大小屏全面宣传,使活动取得了全方位宣传效果及社会影响。

深化机制改革,提升内容优势,进一步谋发展

随着媒体融合改革步入“深水区”,省级卫视进一步开拓思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和行动,在生产、传播、运营、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发力,充分激发内容创新的活力和动能,持续为媒体融合往纵深发展提供助推能量,洞察行业新趋势、新机遇、新业态,奋力谋求更大的发展,以更好肩负起引导主流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责任使命。

贵州卫视2013年1月正式纳入贵州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行频道制运营。2022年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大力推动改革,整合贵州卫视频道和影视文艺频道组建卫视中心,对两个频道的生产、编播、经营进行统一管理。

卫视频道作为贵州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媒体形势巨变,竞争激烈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秉承“稳中求变、创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力求品牌、内容多终端、多平台延伸,在内容生产、媒介产业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贵州卫视频道设有生产运营部、编播统筹部、财务部、贵州艺高广告有限公司等多个职能板块,围绕“打造文化节目带”的发展定位推出了《这一站,贵州》《有朋自远方来》《贵州盛宴》《历史上的今天》《黔进的力量》《论道》《影响力》《新时代追梦人》《詹姆士的厨房》《医生开讲》《酱香原产地》等品牌节目,形成文化节目带、政务服务节目带、商务服务节目带等强有力的原创节目矩阵。

广东卫视全力推动频道新媒体改革,构建新媒体账号管理机制。比如推行“大号计划”——制定频道新媒体账号考核标准和发展规划,以新媒体运营组为核心,针对不同账号、不同平台、不同渠道对频道现有栏目短视频进行等级评估。

截至今年9月,广东卫视融媒体矩阵号拥有百万级大号8个,全频道98个融媒账号累计粉丝总量超过3300万。

同时,广东卫视大力打造以自有平台触电APP为核心的新媒体交互平台。通过整合全台综艺栏目资源,以综艺节目、晚会、影视剧、音乐为主要抓手,聚焦岭南文化与湾区文化,将触电APP打造成集社交、学习、休闲于一身的区域性平台,集节目创制、IP拓展、版权运营、社群搭建等业务为一体的影响力平台。

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各省级卫视都愈发注重与不同平台、不同团队的深度合作,共谋创新发展。

广东卫视加大与其他平台合作力度,开门办卫视,大力拓展卫视融合传播新格局,比如与中青报、抖音合作举办《云上音乐季之“无处不尽兴”夏日青春歌会》,与字节跳动合作共创美食文化纪录片《好吃的非遗》,与紫荆文化、爱奇艺合作推出“记录湾区新时代”系列纪录片项目;目前正在策划制作的项目包括《香港味道》《神奇动物在岭南》《航拍大湾区》等。

四集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体现的是两台的合作创制。

上海广播电视台从纪录片宏观主题出发,把握总体结构和故事框架;贵州广播电视台则发挥本土优势,深入挖掘人物故事,多渠道、多角度呈现丰富内涵,实现了“1+1>2”的创作效果。

该片深入“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从宏观战略高度梳理贵州桥梁建设的历史与现状,阐述贵州从“地无三尺平”到“高速平原”的发展历程。为了更深层、更全面地展现贵州交通发展图景,从今年3月开始,沪黔联合摄制组走遍贵州九个市州,走进30个县市区进行取景采访。

2023年8月25日,在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3岁生日之际,深圳卫视举办“‘深圳故事’共创交流会暨深圳卫视焕新计划”启动仪式,推出新形象、新理念和全新升级内容,宣告深圳卫视“1153”全面焕新计划。

第一个“1”是指一个核心任务和使命,把“深圳故事”打造为深圳卫视焕新的核心产品;第二个“1”是指一个目标,要构建深圳卫视全媒体传播格局,提升深圳卫视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第三个数字“5”是指深圳卫视焕新的五个维度和具体内容——“新形象、新理念、新内容、新服务、新故事”;最后一个数字“3”是指下一步发展的三个具体方向:一是和深圳城市特质紧密结合;二是和深圳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和市民生活紧密结合。

与此同时,深圳卫视通过改革创新管理运营机制激发团队动能与活力。

作为支撑,深圳卫视将按照“倾斜一线、业务主导、数字赋能、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现有的薪酬分配、考核激励机制、部组架构作了调整优化,更有力地激发全员创新创业创优活力,打造全媒体第一内容生产团队、第一融合传播矩阵、第一品牌经营团队。

深圳卫视通过建立融媒体产品创新机制、爆款生产机制、融媒体产品综合评价机制,实施队伍结构优化方案与专业人才发展计划,加速传统媒体人才融合转型,让优秀团队、人才脱颖而出。

灵活运用奖励制度,激发创作活力,北京卫视也是如此。为鼓励各栏目融媒生产积极性,北京卫视设置爆款奖励制度,不论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还是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只要单条融媒作品点赞超过10万,均给予中心内容部绩效奖励。

同时,北京卫视还与北京时间APP保持密切沟通,通力合作策划优质融媒体产品,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站内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北京时间APP共同打造品质内容。

依托优势资源,布局多元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一家媒体的经营创收能力事关其能否持久发展,省级卫视同样如此。依托强大和独特的内容资源,借助新媒体分发平台的丰富渠道,各省级卫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大力探索内容创作和产业布局的双向联动,注重优势垂类产业的布局,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经营上更加路径多元、灵活高效,营销矩阵愈发完善和成熟,也更好地服务了社会大众。

2023年,北京卫视积极推进健康产业布局,依托北京卫视《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强大的健康养生资源,完成向大健康领域的扩张和布局,让品牌价值充分变现。

同时,北京卫视还积极寻求与头部内容制作公司的战略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以小程序为中台,搭建一体化品牌平台,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创建大戏行业动态、票务资讯、商城、自主活动等相关模块进行运营,触达全国演艺市场并为其赋能。

此外,北京卫视以“市场思维”推动经营创收和产业赋能,为广告商打造顶级品牌定制晚会,如为爱康国宾量身打造了《爱康AI未来之夜》,首创医疗科学综艺全新模式,开创健康门类高收入定制先河。

河南卫视非常重视文创产业化工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主创团队于2021年成立唐宫文创公司,公司打造出“唐宫夜宴口罩”等畅销文创产品,年产值数千万元。未来,唐宫文创公司除继续在原有IP品牌授权和合作开发领域拓展发力,还将挖掘新增业务板块的潜力,实现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

与此同时,河南卫视还进行了文旅产业的布局。“中国节日”系列项目组计划成立大象文创园,在其中成立“文化中国”品牌制作中心、国家文化传播工程制作中心、河南广电名牌节目制作中心等多个项目中心,支撑和推动河南台核心节目体系的创意、制作和传播。项目组还计划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文化创意高地、文化节目创意制作基地、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

2023年,吉林卫视团队以“新方式、新理念、新思路、新机遇”的“四新”理念破解经营瓶颈制约,完善产业经营模式,拓宽经营渠道,在产业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政务服务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形成良性收益闭环,包括扩充农业项目“十大产业集群”、冰雪项目“文旅产业”等多元产业项目创收增效超2600万元。

借鉴全国卫视的探索经验,重庆卫视努力改变过度依赖传统电视广告的不利格局,积极围绕项目开展内容营销,如与重庆啤酒合作“刷新骄傲时刻”短视频创新广告,与丽珠品牌达成“我要上春晚”项目推广合作,围绕“诗行重庆”“闪亮的答卷”“新主播大赛”等创新IP广泛开展项目合作。

通过“内容整体营销”“故事带货”等变现方式,《谢谢你来了》节目的融媒商业转化模式初见成效,今年1—9月直播带货销售金额7000多万元,全年预计实现直播带货销售1亿元。

同时,重庆卫视大力推动经营转型,切换媒体经营赛道,重塑媒体经营业态,使媒体运营向全渠道、全链路、数字化、产业化迈进,在少儿、体育、健康等垂类领域深度开发,拓展市场。

2023年10月2日—4日,江西卫视联合大江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酷狗音乐等共同打造了首届“南昌星驰音乐节”,全方位阐释“音乐+文旅”创新型玩法,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定制化体验,吸引乐迷享受视听盛宴之余畅玩南昌。短短三天,音乐节吸引了来自全国的6万多人次参与,演出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全网收获4.95亿曝光。此次音乐节也是江西卫视以音乐为媒开拓创收渠道的新尝试。

当前,深圳卫视主要的收入来源以融合式电视广告收入(含项目收入和传统广告)、活动承制(含商业定制和政务)为主,以委托制作、版权销售和文化基金申报等多元化收入为辅。

2023年,深圳卫视初步完成转变过去省级卫视通行的“高举高打,只盯全国”的运营思路,践行“本土运营战略”“湾区运营战略”“全国运营战略”和“融媒体转型战略”相结合,新业态商业广告、城市综合营销、大型政务服务、科创产经融合创新业务齐头并进的改革转型。

湖北卫视全面激活产业变现能力,2023年上半年实现创收、利润指标双超。湖北卫视一方面强化业务拓展、深化推介力度,稳住广告创收基本盘,其举措包括为政务部门提供一站式整合营销服务,与省商务厅、省应急厅等单位达成合作,为昆仑山、蒙牛等品牌客户量身定制传播方案,与抖音、B站等平台开展战略性合作,洽谈引进《全力以赴的行动派2》等品质节目;

另一方面,推动频道公司“1+1”运营模式高质量发展,以灵活的项目经营策略优化卫视产业集群搭建和业务拓展,通过品牌节目转化、优质视频创作、政务资源开发、新媒体经营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卫视传媒公司经营创收。

广东卫视积极推进新媒体垂类产业布局。围绕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商业平台,结合频道优势IP,广东卫视打通节目团队资源,逐步组建新闻联播、国风、财经、康养、农业五大融媒运营团队,打造“粤娱乐”“粤直播”“粤生活”“粤经济”“粤好味”五个方向发展的频道新媒体矩阵。

而且,广东卫视积极探索元字宙等新技术,构建“云卫视”生态雏形,通过联动台内外平台打造“云卫视”直播生态,内容立足岭南、辐射湾区、面向全国,带领广大网友“云”体验岭南文化、领略湾区风貌、品读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