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投新征程|重庆文投集团举办“重庆之眼”重庆大剧院广场迭代升级文化沙龙
为贯彻落实重庆文投集团“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工作,高效盘活重庆大剧院存量资产,丰富城市文化供给,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更好满足市民对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8月1日下午,重庆文投集团邀请文化、演艺、历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重庆大剧院时光里书吧举办“重庆之眼”大剧院广场迭代升级文化沙龙,重庆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出席,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岭主持。
重庆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倩对“重庆之眼”大剧院广场迭代升级方案作讲解介绍。重庆大剧院拟在高效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的基础上丰富城市文化供给,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建设,融合周边城市夜景营造一体式休闲体验空间,形成开创性的都市休闲新玩法。整体打造方案将分成三期进行,第一期将着力打造大剧院-2层国潮文化街区和市民休闲承载区,具体为文创IP快闪区、文创IP区、live house区、“日茶夜酒”景观休息区以及市民音乐市集“江畔小歌会”五个区域板块,并以“1+N”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江畔小歌会”将以周、月、半年及年度为周期邀请本地专业歌手举办活动,与“江畔音乐会”IP形成互补,达到推广重庆本土音乐,发现重庆音乐资源,畅享重庆文化故事的目的。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何智亚说,重庆大剧院的优势在于区位最好、视野最广、背景最靓、夜景最美、标识性最强,也是重庆市十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中最有影响力的项目。大剧院及外部广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可以结合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壮阔山水景观为“江畔小歌会”重新赋名,提升格局和政治高度。何智亚建议,一是利用大剧院内部场馆现存的大量闲置空间,与室外广场迭代升级联动产生更大效益,二是减少不必要的限制,营造为大众休闲娱乐服务的轻松环境,三是先行确定部分意向性的入驻商家,根据文化内容和入驻商家类型来制定设计形式和建造手段形成街区特色,四是在外部广场设置艺术装置,丰富广场空间,在增加文化属性的同时作为引流旅客打卡,五是联动江滩公园、三洞桥等区位资源,在与江滩公园整体空间中形成互动互补,六是提质增效,实现软硬件的同步提升,引流打卡的同时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将人流量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七是注重可逆性和可变性,街区、舞台搭建的临时建筑易于改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八是继续深化文化方面的研究和策划,发掘江北古城墙、教堂、明玉珍墓等江北城历史记忆。
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重庆大剧院既是外界了解重庆、读懂重庆、推广重庆的展示之窗,也是重庆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去观察中国、观察世界、观察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这就是“重庆眼”的含义。要打造“重庆眼”为重庆文投集团战略性、引领性投资城市文化的大IP,大剧院则作为“重庆眼”IP的第一落点和标志,引领集团整体文化产业项目。在大剧院广场的整体风貌上,要融合巴渝特色与时尚表达,在客流增加的同时关注车辆承载量的问题。音乐概念既是迭代升级方案中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剧院自有的高端文化演出、江畔音乐会与江畔小歌会要在不同层次上满足市民音乐需求,整体性打造本土音乐品牌,在“江畔小歌会”的打造中不断发掘民间音乐能量,创作宣传重庆、歌唱重庆、传播重庆、耀眼重庆的歌曲。
重庆大剧院筹建组专家成员傅南寝说,重庆大剧院与悉尼大剧院在地理位置和文化定位上均有相似之处,在迭代升级中要着力打造国家乃至世界演出最高水平阵地。要统筹资源,将剧场内部活动与外部空间相结合达成更大规模的活动效果,实现游客从游览到消费的转换,提供各类附加服务,为不同需求的来访观众推出量身定制的观影游玩套餐,达成资产最大化、商业利润最大化,完成演出和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重庆大剧院提档升级应当与重庆城市更新相结合,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联动交通、文旅、通讯、城市规划等多部门实现外部资源调配,在履行重庆大剧院文化高地职能的同时兼顾创造商业价值。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芾说,重庆大剧院在迭代升级的过程中要进行外生性扩展,梳理周边环境配合内生性改造,达成商业效益与公益性的最大化。同时大剧院及广场的城市景观要与两江四岸的其他景点达成互生性,通过结构性改造扩大室外广场城市景观规模,游客可以在许多城市观景点肉眼观看大剧院及周边美景,借此扩大影响力。此外,大剧院可以借鉴飞利浦“灯光节”灵感,依托固定节日或日期举办活动表达固定主题,在市民心中将IP具象化,同时梳理大剧院附近交通资源,改善停车环境,将不利的交通状况转化为展现重庆独特交通规划魅力的窗口。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王凯说,重庆大剧院地处江北城这一历史文化非常丰富的空间,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也是江北厅县厅分治的文化起点。大剧院广场迭代升级是用城市更新的手段对区域历史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可以通过商业设施和外部空间活动规划搭建起城市与自然的连接面,完善重庆大剧院、城市滨水空间和城市内部空间的联系,恢复城市边界的生长性。此外,大剧院可以搭建起智能数据的管理系统,做好智能化应用,同时在外部空间投入运营的过程中,做好资源统筹,确保卫生、急救设施点的全覆盖,排水、电力等技术设施的更新换代,注重周边环境的改造布局,在“江畔小歌会”的打造过程中,塑造一个兼具自然、时尚和文化价值的IP。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公司副总经理陈明浩说,重庆大剧院广场迭代升级可以借鉴韩国釜山歌剧院、挪威国家歌剧院等临水歌剧院建筑设计,打造更多与水体高度结合的美陈装置,为重庆大剧院建筑本身与江畔消落生态带的自然景色起到空间上的关联和柔化作用,在室外广场平台区域可以进行光影设计,与重庆大剧院本身的夜晚灯光形成联动。大剧院作为市民休闲活动的场地,也应考虑小众文化产业的导入,留住剧目入场、散场时产生的客流量,汇集众多小众文化,增添更多文化属性。
北京千美奇智广告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徐歌说,“江畔小歌会”的举办场次可以配合国家层面重大事件、节假日的节点节奏,达到吸引中央媒体关注的目的。在“江畔小歌会”的举办过程中同步挖掘重庆自己的音乐符号,打造“成都”之于成都,“彩云之南”之于云南的流行曲目。此外,在街区运营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促消费政策,打造消费热点,做到商业效益与公益性兼顾。同时,重庆大剧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要求在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安全问题。
冉斌在总结时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强调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给集团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重庆大剧院既是重庆的文化中心,也代表着重庆对外的开放形象,自成立15周年以来上演了4000余场演出,国内外精品剧目在此汇集,同时也是坐拥两江四岸美景和江北城的丰厚历史的水上明珠。“重庆之眼”包含了内容之眼、形象之眼、开放之眼、美丽之眼、数据之眼、历史之眼、未来之眼、流量之眼等八个概念。在下一步迭代升级的过程中,重庆文投集团和重庆大剧院将首先注重内容为王,其次做到内外兼修,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资源,在大剧院广场打造良好的文化形象,同时营造安逸、和谐的娱乐氛围,消除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隐患。在街区的建设中以必要必须为原则,避免布点堆砌浪费,构建兼顾商业效益与公益性、传统历史和时尚现代、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对外形象。
冉斌说,本次专家座谈会是一场真正的文化盛宴,为重庆文投集团及重庆大剧院“重庆之眼”大剧院广场迭代升级的工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下一步,重庆大剧院将积极探索联动周边资源,提升建设文化演艺综合体,发挥重庆大剧院的旗帜引领作用培养本土演绎团体,发掘优秀文艺作品,汇聚重庆本土文化灵气,打造文化集散区,汇集音乐、雕塑、展陈等艺术元素,开发重庆大剧院研学基地。重庆大剧院将采纳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意见,不断完善迭代升级方案,在细化成熟的基础上推动项目落地,切实发挥好市场机构的力量,将战略研究与具体执行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重庆大剧院真正成为“重庆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