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官微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产业智库 > 正文

对话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朱茂: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惠及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 2024-08-08 10:18:52
来源: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小] [大] 【分享正文】

[主持人]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持下,重庆、成都正成为外国游客入境的热门城市,一网络旅行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成渝两地二季度的入境游订单都环比一季度增长了42%。从以上数据能看出这几年,重庆、四川的文旅的确在国内外火热“出圈”,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品牌建设。您认为巴蜀文旅走廊的建设过程中,最值得与我们广大观众分享的内容是什么?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首先,两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两厅委站位高,执行力强,对标目标任务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比如:两地共同推出的“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整合了两地景区、演艺产品100多个,两地工会出台政策支持职工互游,旅游年卡已经惠及30余万基层工会职工,受到广大职工欢迎;开展“相互走进 互为客源”活动,实现了两地市场深度互动。此外,两地加强艺术交流合作,川渝两地的川剧作品同获国家文华大奖,让川剧这个两地同根同源的非遗大放异彩,两地明年还将共同承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这一国家级艺术盛会。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第二,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为巴蜀文旅两地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巴蜀文旅走廊建设让四川、重庆文旅在全球的知名度更高,在国内的影响力更强,游客量猛增,旅游供给、产品提升力度加大,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第三,投资兴业的机遇,让很多文旅企业奔向巴蜀文旅走廊。两地共同策划了很多巴蜀文旅走廊建设过程之中必须承载的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受到市场和社会资本的青睐。如:古道建设、石窟寺建设、元宇宙项目开发运营,这些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的进入将会加快巴蜀文化的内涵建设,也为企业发展、财政税收、扩大就业带来新的贡献。

[主持人]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条走廊范围有多大?涵盖哪些地方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条走廊?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总面积是18.5万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还包括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15个市,同时辐射带动川渝全域。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总面积是18.5万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还包括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15个市,同时辐射带动川渝全域。

[主持人]截至目前,巴蜀文化走廊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川渝两地在工作机制协同、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巴蜀文化保护传承、文艺交流合作等方面都有积极进展。比如:两地文旅部门组建文化旅游专项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专班协同、区域协作等机制,协同探索文化和旅游资源集聚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模式,支持毗邻区域联动共建。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两地联合规划建设了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将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为:世界石刻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并联合印发建设方案,依托渝蓉高速、成渝中线高铁沿线带状交通资源,辐射大足、安岳毗邻区域,串联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等景区,创新石刻(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石刻(石窟)文创园区和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布局农文旅相关产业,打造“石刻+”产业集群。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除此之外,自2020年以来,两地文旅部门还推动组建了各类区域化、专业化的36个文旅联盟合作平台,比如: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川渝非遗保护联盟、川渝文化旅游企业联盟、川渝博物馆联盟、嘉陵江文化旅游联盟等,联盟成员之间可以增进文化旅游各领域的的交流合作,迸发出更多文旅创新融合的火花。

[主持人]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行过程之中,最困难的问题在哪里?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首先是统筹问题。要全面的把握四川、重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资源普查、市场分析、项目策划、推广营销,两省市之间的密切沟通行成合力等,这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过程中最难的问题之一。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第二是要出台积极的撬动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巴建的相关政策。比如:土地供给政策、政府资金投入、金融扶持以及相关文旅产业基金建设等问题。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第三是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建设问题。川渝地区文旅方面人才本来就稀缺,尤其缺乏高端人才。

[主持人]对标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将采取怎样的应对举措?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打算:一是拓宽渠道,增加文旅市场扶持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多渠道满足文旅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二是推动创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努力在全国培育跨区域协同改革创新成果。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三是加大文旅交流推广力度,争取每年国内各大媒体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主题发布100次以上的新闻报道等,每年川渝两省市联合开展出境宣传推广5次。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四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出一批文物主题游径。加快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建设,创建巴蜀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五是持续创作推出一批以“巴风蜀韵”为题材的舞台艺术精品,支持川渝文艺院团开展两地巡演活动,引导两地剧场和文艺院团形成长期稳固的深度合作关系。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朱茂]六是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比如,围绕“核心景区+精品线路”,统筹川渝优质文旅资源,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