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旅游赋能传统文化焕新,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纵观消费市场,从服装到美妆,从家居到餐饮,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新中式”成为大众流行新趋势。再看旅游场景,逛博物馆、非遗手作、打卡国潮音乐节、参加游园会、汉服妆造等受到热捧,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体验。一些城市依托文化底蕴,创新消费场景,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新中式”旅游持续升温。
何为“新中式”旅游?
“新中式”本质上是一种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方式,内核是“中式”,关键在“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和诠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和气质风貌。
“新中式”旅游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与灵魂,为满足新时期人们文旅消费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既有传统意蕴,又符合时代审美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旅游新样态。“新中式”旅游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具有植根传统、连接现代、融合创新等鲜明特征,为游客提供了新潮文化体验,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中式旅行普遍以古城古镇打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展览和传统服饰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这类旅行方式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现代旅游休闲方式相结合,为旅途增加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因而受到年轻游客的关注和欢迎。
“新中式”旅游出圈的原因
“新中式”旅游日渐走红,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爱,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促动的结果。
(一)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是根本动因
文旅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其核心吸引力在于人们对旅游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新中式”旅游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与传承,其持续升温表明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正日益增强。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追求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特别是“95后”和“00后”的青年人,他们是“平视世界的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充满自信与热情,已经成为“新中式”旅游消费的主力军。这种旅游形式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暑期成为了新中式旅行的热门时段,不少年轻父母希望带着孩子通过“新中式”的视角,在文化和风景的结合中度过一个充实的暑期。市场中还出现了一些产品,让孩子体验课文中描述的风景。
具体来说,例如端午节期间各地举办的“国潮端午”活动,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一些景区还推出了穿汉服、赏非遗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览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与,也提升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不断升级的文旅需求是关键动能
“新中式”旅游的持续升温也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随着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升级,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他们更加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希望能够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情感满足。
“新中式”旅游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今年端午假期,赴佛山叠滘水乡观赏一场激昂的“龙舟漂移”,去宁波文化广场参加一场别样的端午簪花会,到曲阜孔子博物馆参加一次端午诗词吟诵鉴赏会,这些文旅活动都成为人们假日出行和文化体验的“心头好”。
(三)广泛传播的社交媒体是巨大推力
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新中式”旅游的传播增添了诗意般的色彩。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新中式”旅游体验,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共鸣,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新中式”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一些旅游博主和网红也积极推广“新中式”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他们的推荐和介绍,无论是出于“打卡”或其他目的,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新中式”旅游中去。
(四)快速发展的高新科技是强力支撑
科技赋能是“新中式”旅游“出圈”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文旅消费体验的沉浸度,还塑造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方式,为游客提供了古今对话的新途径。例如,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公布曾侯乙尊盘三维结构数字化复原成果,仅6月9日一天便吸引了数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新中式”旅游案例
豫园灯会
2024年上海市的豫园灯会续写“山海奇豫记”,开启“海经篇”的讲述。灯会有四大门头、五大场景打造深海与河图之象,呈现生肖龙与海洋动植物交织的奇境。
豫园老街二楼连廊高处悬挂云龙,点缀亭台楼阁之间,搭配“寻龙秘境”主题,游人手机AR扫描,即可寻觅到一条隐藏的非遗“刺绣龙”。巨型走马灯旋转,与游客交互的同时,传递出吉祥的美好祝福。
并且园内文化演绎活动各具特色、不定时轮番上演,《舞春灯》中江南女子婀娜婉约,与手中花灯交相呼应;《龙云赋》融合了中国舞的慷慨与灵动;《滚灯舞》展现非遗技艺和文化传承;《双龙汇》结合舞蹈和武术的力量,刚柔并济。还有非遗文化巡游,《板凳龙》和《鳌鱼戏》也将逐一呈现。节节相随,时起时落,《板凳龙》起伏穿梭中,象征龙年祥瑞,赐福人间,喜乐安康;《鳌鱼戏》有“鱼化龙”之意,游走间,龙珠引路,鱼龙嬉戏,映射着每一个人拼搏奋斗的身影。
游园期间,游客还有机会邂逅鱼龙公主和龙马公子这对CP组合,他们由灯组变身真人NPC,营造沉浸式游园体验。人气灯组小胖嘟嘟和“山经篇”人气王“胐胐”也成为NPC,随机空降快乐的园子。
盛世浮梁·国潮音乐节
2021年国庆假期,由巅峰智业打造的“盛世浮梁·国潮音乐节”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浮梁古县衙成功举办,这是第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潮流音乐立体化碰撞而打造出的国潮风音乐品牌,本次活动扩大了古县衙景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同时促进了浮梁当地的夜市发展。
“盛世浮梁·国潮音乐节”主题活动内容覆盖五大子主题,围绕古风、潮流、动感、娱乐、休闲的调性,打造独具特色国潮风的浮梁古县衙。
活动期间,古县衙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直接带旺了老县衙。文化长廊、瓷坛广场、锦绣街、美食区等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身着汉服走进景区,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增加了古县衙的文化内涵。
国潮音乐节在浮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前期在全市、县范围内较好地宣传了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根据集团公众号数据显示,主体推文阅读量超过13万次,游客互动显提升,成功转化粉丝用户700。本次活动的营销内容直接吊足了游客的胃口,提升了景区人气。扩大了古县衙景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成都非遗节
2023年成都非遗节举办了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0多项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来自国内和全球47个国家(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500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嘉宾相聚成都,交流互鉴。
据了解,非遗节期间,24位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和传统医药专家免费坐诊,为游客解读传统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知识等。
作为非遗节神州非遗展演重头戏之一的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邀请到全国八大古琴门派齐聚成都,在市区各文化场馆举办名家名曲音乐会、海内外琴家古琴交流音乐会、琴学论坛、古琴学术成果展等80多场演出活动。同期举办的成渝苏曲艺专场交流演出和南北荟萃曲艺专场演出,有四川竹琴、扬州评话、重庆扬琴、山东单弦、京韵大鼓、琵琶弹唱等多种曲艺表演轮番上演,观众一睹成都、重庆、苏州三地曲艺风采,共赏华夏曲艺多彩魅力。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式”旅游是新时代孕育出的新文旅形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激活旅游消费的新动能,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未来需要加速发展“新中式”旅游,让传统文化彰显出新时代的新魅力。